星界日曝 娱乐 抖音造梗与玩梗:热梗背后的流量密码

抖音造梗与玩梗:热梗背后的流量密码

抖音造梗与玩梗:热梗背后的流量密码

“宝,我今天去输液了。输的什么液?想你的每一夜。”这句出自吴亦凡、王思聪聊天记录的“卑微文学”,今年3月起在抖音爆火,成为平台的“流量密码”之一。

截至发稿,#卑微文学#在抖音的话题播放数达到11.1亿次,包含1.8万个视频。其中,抖音KOL@Chris吴大友的一条相关视频点赞数高达217.8万次,远超其日常视频的平均点赞数。

除了“卑微文学”,今年上半年抖音还发酵了诸多网络流行梗,如“什么是快乐星球”“脚艺人”“就是玩儿”“曹县666”等。更早之前,“影流之主”舞蹈视频在抖音走红后,被“反向输出”到B站,单个视频播放量超过8000万次。

抖音上的梗,出圈频率更高了。这些梗是如何产生的?又能给抖音带来什么?

抖音造梗:从接梗选手到爆梗制造机

抖音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,热门梗是用户积极记录、创作、自我表达的结果。平台通过提供道具玩法等工具,降低创作门槛,方便用户表达。

某短视频MCN运营总监李伟(化名)透露,抖音官方运营在推动话题发酵。“抖音每天也在为KPI发愁呢,每天一堆视频,一堆话题,谁知道啥能火呢,他们也要看数据反馈,赛马吧。”

“可复制性”是一个梗成为爆款的重要条件。例如“高情商VS低情商”和“就是玩儿”适用于多种场景,利于网友“玩梗”。

抖人玩梗:评论区的“法外狂徒”

抖音用户被统称为“抖人”,其评论区因大胆发言和有趣梗而出圈。有人把“抖人”比喻为新时代的“香港娱记”,在怼明星这件事上,他们像是一扇“反饭圈规则”的窗口。

“抖人”之所以能以这种姿态出圈,与其一直以来建立的社区氛围有关。抖音的明星属性相对较弱,发言相对自由,社交功能的增强也促进了评论区的互动。

“梗”能给抖音带来什么

“梗”只是为大家提供了原始素材和场景,真正的意义在网友们的自述和交流中产生。高频互动后,“梗”能得到更多元解读和解构,不断被扩充使用场景。

抖音能够成为“爆梗制造机”,离不开庞大的用户规模,也与其产品底层逻辑、强化社交功能有关。梗的增加可以缓解创作者的素材焦虑,提升平台的日活跃用户数和使用时长。

对平台来说,需要不断有新的梗产生,这十分考验运营的功力。伴随着新平台崛起、创作者迁徙和新内容形式的诞生,谁能把握住“梗”,或许才有机会守住年轻人社区的阵地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星界日曝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

作者: 绯闻之眼

返回顶部